12月16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報告會在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開講,以“心懷‘國之大者’,筑夢科教興國”為主題,主講者是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李杰教授。他以《黨史中的科學精神》為題,分享了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心得體會,勉勵同濟師生心懷“國之大者”,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矢志原始創新、科教報國興國。校黨委書記方守恩出席并致辭。同濟大學師生代表和全體中層干部以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聆聽報告。

方守恩表示,學校黨委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今天邀請李杰院士作報告,是為了幫助廣大師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全會精神,激勵師生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貫徹落實“三新一高”要求,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加快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分享學習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
“學習了十九屆六中全會關于我黨百年奮斗史的《決議》之后,我內心是非常激動的!”李杰院士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開講。他說,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歷經百年奮斗,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決議》中所作的總結,是對黨百年奮斗史的高度精煉概括。“中國革命的歷史,是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史。”他說,“要講黨的百年斗爭史,講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李杰院士結合自己參觀革命領袖故居的感受,表達了對革命英烈們的崇敬之情。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生活在今天,跟戰爭年代的那些黨員們比起來,可以說是非常的幸福,沒有生命之憂,沒有饑餓之苦,我們還有什么個人利益不能犧牲呢?有什么錯誤不可以改正呢?”
生動闡釋“黨史中的科學精神”
什么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在長期的科學研究中,李杰院士體會到,科學精神可以從多個方面來探討。在他看來,科學精神8個基本特征是“樂于探索、實事求是、崇尚理性、注重傳承、批判意識、勇于創新、開放心態、合作精神”。他分別對這些特征加以詮釋,指出“理性與實證是科學精神的核心”“探索與創新是科學精神的靈魂”。
黨史中蘊含哪些科學精神?李杰院士從“實事求是、創新精神、自我革命”三個具體方面作了闡述。他從“十月革命” 到“農村包圍城市”、從“打土豪分田地” 到“減租減息”、從“反圍剿” 到“湘江之戰”等例子出發,闡明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100年來,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敢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沒有走出的路。李杰院士以“秋收起義”到“三灣改編”、從“繞圈圈”到“敵進我退”等“十六字方針”為例,闡述了黨史中的創新精神;以從“八七會議”到“遵義會議”、從“大躍進”到“改革開放”等為例,闡明了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自我革命精神是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強大支撐。

講述過程中,李杰院士將中國革命史實中的一個個生動故事、鮮活細節信手拈來、娓娓道出,他還現場朗誦了幾年前他參觀井岡山時所作的2首小詩《黃洋界》《謁烈士墓》。
如何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李杰院士表示,“創新基礎、問題意識、注重方法、不懈追求”是實現科技創新的四大關鍵要素。結合自己團隊所開展的風速模型的研究、“城市多重災害——風險與安全管理系統(Multi-Hazard Shanghai)的研發及技術成果,李杰院士指出,長期的積累,才能最終取得科學技術的重要突破。
“繼承弘揚黨史中的科學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敢肩負起科教報國的使命擔當,遵循科學規律,推進原始創新,追求人民幸福,推動社會進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李杰院士的話語鏗鏘有力。
與師生代表現場互動
報告結束后,李杰院士還與現場聽講的師生代表進行了互動。當有今年新進青年教師請教李杰院士“如何才能成為像您這樣的中國好導師”時,李杰院士用“愛學生”三個字作答。他說:“當教師要想清楚,到底是你的3年、還是學生的30年?如果你想的是你的3年,你就想著學生多給你干事。如果你想的是學生的30年,你就會盡力了解學生,幫助他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要像父親、母親愛自己的孩子那樣愛學生!”

當被土木工程學院學生問及“土木工程專業將有怎樣的未來”時,李杰院士說:“拿我所研究的結構工程領域來說,結構工程就像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堪當大任,但遠未成熟,還有不少基礎科學問題亟待解決。我相信,加強原始創新,會使我們的土木工程再度走向輝煌。我們一起努力!”話音未落,熱烈的掌聲響起。
師生紛紛發表聽后感言
“李老師講得真好!”“想不到,李院士對黨史也這么熟悉。”“好感動!”……線上線下聽講的師生們紛紛訴說著聆聽報告的感受。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2017級博士研究生熊明亮說:“感謝李院士為我們帶來生動有趣的報告,我學到了要成為科學家首先要以愛黨愛國、服務人民為核心理念,以科學報國、促進人類社會共同發展為志向。先輩們為國為民、科教濟世的精神已經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為我前進的道路點亮了一盞明燈。”
土木工程學院的2019級本科生王奕霖說:“這場報告讓我受益匪淺。身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我對黨的百年奮斗史和先輩們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要以科學精神為指導,培養自己的實證精神、創新精神,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邁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這場報告是一場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思想盛宴。當前,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對弘揚科學精神、推動科技創新和提升戰略科技競爭力,提出了更為迫切的時代要求。”馬克思主義學院劉順副教授說,“我們思政課教師一定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積極引導青年學生在‘兩個大局’中尊崇科學精神、厚植科學情懷、善于科學作為,努力從黨領導國家科技發展的輝煌歷程中汲取教育教學資源和智慧,切實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今天有幸聆聽了李杰院士的報告,深深為院士的家國情懷所感動。李院士的報告、對同濟師生的寄語和勉勵,正是對‘同濟天下、崇尚科學、創新引領、追求卓越’新時代同濟文化的最好詮釋,也給新時代高校教師如何書寫‘立德樹人’和‘科教育人’兩張答卷以深刻的啟迪。”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新進青年教師吳彬說。(文/黃艾嬌 圖/周游 視頻/宋宇星)
相關鏈接:
矢志原始創新,用科學理論為重大建設提供堅實支撐——記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李杰
https://news.tongji.edu.cn/info/1003/79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