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邀請《覺醒年代》主創人員來校與師生溯源初心
同濟大學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注重挖掘主旋律藝術作品中的黨史教育元素,通過情景式的教育來感化師生。學校邀請《覺醒年代》編劇、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主任、同濟大學特聘教授龍平平于4月24日和25日來校作“中國共產黨溯源:初心與使命”專題輔導報告,與青年師生面對面交流,并到龍華烈士陵園為“00后”學生講黨史,號召今天新時代的新青年,繼承革命先烈遺志,奮力譜寫《覺醒年代》的續集。劇中扮演陳延年烈士、陳喬年烈士的青年演員張晚意、馬啟越一同前來交流。

跨越時空、激蕩共鳴,激發信仰召喚青春使命。“革命者只有站著死,絕不下跪!”“中國是我的中國,也是你的中國,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享受前任披荊斬棘的幸福吧!”師生見面會在青年演員張晚意、馬啟越經典臺詞演繹中拉開序幕。會上,主創團隊分享該劇創作中的心路歷程和收獲感悟,共同追懷建黨百年崢嶸歲月,“神還原”百年前那個風云激蕩的“覺醒年代”。龍平平教授表示,希望這部劇能幫助大家,特別是青年了解中國共產黨建黨前的這一段歷史。“兩個世紀的‘90’后和‘00’后”,真的是跨越時空!”主創團隊還參與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教師王康茜和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運迪共同給高中生們上的一堂名為《覺醒年代的無悔青春》的別開生面的大中小一體化思政課。兩位青年演員向高中生們講述了自己出演的革命任務以及演出的心得體會,鼓勵他們筑牢信仰之基,心懷報國志向,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述往思來、向史而新,追本溯源砥礪無悔初心。作為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與同濟大學聯合開展的一次重要學習活動,4月25日上午9時,龍平平教授在同濟大學作了題為《中國共產黨溯源:初心與使命》的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輔導報告。龍平平教授從“創作初衷”“思想溯源”“場地溯源”“人物溯源”4個方面,結合《覺醒年代》劇本創作,圍繞該劇中重點講述的1915年至1921年發生的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建立三件大事,闡述了對“為什么要成立中國共產黨”這一問題的思考。龍平平表示,在創作中只有尊重歷史、敬畏歷史,有正確的歷史觀,才能夠贏得觀眾、贏得青年。《覺醒年代》這部劇讓當年的青年跟今天的‘90后’‘00后’實現了自然的溝通。在互動環節,在場的同濟大學及滬上兄弟高校師生踴躍提問,他們表達了對《覺醒年代》這部劇的喜愛,并就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創作、演員如何調整心理完成角色演繹、拍攝中印象深刻的片段、劇中一些細節的安排等多個問題,與龍平平教授及兩位演員展開交流。
紅心向黨、同頻共情,致敬先輩矢志永久奮斗。陳延年、陳喬年兩位青年的事跡令全網淚目,“延年喬年去龍華了”是網友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龍平平教授,青年演員張晚意、馬啟越,帶領同濟大學及上海市大學生理論宣講聯盟成員單位的75名學生代表,在龍華烈士陵園上了一堂以“百年回望,溯源初心”為主題的實景沉浸式主題思政課。龍平平教授深情地說,“我寫《覺醒年代》,就是想讓同學們知道他們、崇拜他們,不能忘記他們,要以他們為楷模,把我們國家建設好,去實現這些革命烈士的遺愿。”同濟大學學生代表來子旸真情告白英烈,“100年后的今天,我們有幸站在這里,一起書寫《覺醒年代》的續集,望這盛世是對先烈最好的銘記。吾輩當自強,我們將永遠秉承覺醒年代的精神力量,以青春之自我創造青春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隨后,并向兩位英烈獻上同濟大學青年代表共同簽名的“社會主義絕不會辜負中國”和“美好時代畫卷”手繪作品,希望以今日之美好生活告慰昨日之犧牲奉獻,表示今后將繼續傳承英烈之革命精神,奮進新時代。
《覺醒年代》主創團隊與同濟師生深入對話,探尋赤誠初心是迎接建黨百年、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的鮮活實踐。這堂思政課引發1萬多名大學生報名搶票,被《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文匯報》等媒體報道點贊,不少網友紛紛感動淚目,“看得內心沸騰!我們正在享受他們披荊斬棘換來的幸福” “好好過我們的‘續集’,讓我們的‘續集’還有‘續集’”“前輩勇往無前,吾輩自當擔起我們的使命”“每一集看得都老淚縱橫,那是激動那是感動,最生動的黨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