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七年的俄國革命喚醒了中國人,中國人學得了一樣新的東西,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孫中山也提倡“以俄為師”,主張“聯俄聯共”。總之是從此以后,中國改換了方向。
毛澤東:《唯心歷史觀的破產》(1949年9月16日),《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4頁
“中國共產黨是在二十年代初期,在俄羅斯革命的思想推動之下建立起來的”。艾奇遜說對了。這種思想不是別的,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這種思想,和艾奇遜所說的西方資產階級的“為以往的侵入者所從來不曾帶入中國的高度文化”相比較,不知要高出幾多倍。其明效大驗,就是和中國舊的封建主義文化相比較可以被艾奇遜們傲視為“高度文化”的那種西方資產階級的文化,一遇見中國人民學會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新文化,即科學的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就要打敗仗。被中國人民學會了的科學的革命的新文化,第一仗打敗了帝國主義的走狗北洋軍閥,第二仗打敗了帝國主義的又一名走狗蔣介石在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對于中國紅軍的攔阻,第三仗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汪精衛,第四仗最后地結束了美國和一切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及其走狗蔣介石等一切反動派的統治。
馬克思列寧主義來到中國之所以發生這樣大的作用,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需要,是因為同中國人民革命的實踐發生了聯系,是因為被中國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觀的實際的事物相聯系,如果沒有客觀存在的需要,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東西,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我們是反對歷史唯心論的歷史唯物論者。
毛澤東:《唯心歷史觀的破產》(1949年9月16日),《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4-15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