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青,男,1957年8月生于陜西省西安市。1982年獲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士學位,1987年獲中國科學院碩士學位,1991年獲東南大學博士學位。先后任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博士后、副教授、教授、建筑系系主任(2003-2014)。現任同濟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城鄉歷史環境再生研究中心主任,《建筑遺產》和《Built Heritage》(英文)主編。2009年被美國建筑師學會評選為榮譽會士(Hon . FAIA),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兼任中國建筑學會城鄉建成遺產學術委員會理事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特邀理事,上海市規劃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上海市建筑學會常務理事、歷史建筑保護專業委員會主委,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副主任、建筑設計與保護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長期從事建筑學的理論與歷史研究與教學,并與保護工程設計實踐相結合,領銜創辦國內第一個歷史建筑保護工程專業,拓展了城鄉歷史環境再生學科領域,建構了"新舊共生、和而不同"的系統專業理論,提出了地域風土建筑譜系的認知方法。主持完成5項國家級研究項目,先后獲教育部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出版專著、編著和譯著10余部,發表論文70余篇,主編"城鄉建成遺產保護與研究叢書"。
主持、主創了從上海外灘、豫園地段到西藏日喀則宗宮、臺州海門老街、海口騎樓老街、汨羅屈原博物館(屈子書院)等具國內外影響的歷史環境再生工程設計10余項。先后獲上海市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優秀獎(兩度),教育部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一等獎,瑞士首屆赫爾希姆(Holcim)可持續建筑國際大獎賽亞太地區金獎,亞洲建筑師協會建筑金獎等。